News

                                          新聞動態

                                          種苗工廠系列談(二) | 集約化育苗場和種苗工廠

                                          2022-11-22 16:54:44

                                          說到種苗場,為人熟知的便是集約化育苗場。二十多年前,原農業部推動過集約化育苗場的建設,并給予扶持,也由此推動了我國種苗產業的起步和發展。2013年,頒布了NY/T2442-2013《蔬菜集約化育苗場建設標準》,提出了集約化育苗場的基本建設內容和要求。在自動化、智能化裝備快速發展應用的二十多年以來,種苗生產工藝自動化程度也得到大幅提高。我們于2013年研究、設計、建設我國首例全程自動化種苗溫室時發現,種苗作為可移動作物,在各種設施園藝產品中適合高度工廠化的流水線作業,即植物移動,作業定點。這樣的效果是,設施空間利用率更高、生產作業效率更高、單位產能更高。把數字技術和工業管理移植并結合,全程數字化管理的種苗工廠也應運而生。集約化育苗場和種苗工廠有何不同?發展前景如何?請看下文。

                                          集約化育苗場和種苗工廠的概念和綜合差異

                                          集約化育苗場是利用育苗設施和設備,專業化地生產商品種苗的場所。種苗工廠是利用全程機械化設備,以更嚴格的生產流程,在更精準的設施環境中進行商品種苗生產的類工廠(其實是連棟溫室設施)。二者主要有五點區別。一是設施水平不同。集約化育苗場的種苗生產溫室可以是日光溫室、塑料大棚,也可以是連棟溫室。種苗工廠的種苗生產溫室則一定是連棟溫室。這也是場和廠的區別。場是場所,更廣泛,可以遮蓋,也可以無遮蓋。而廠,是與工業化相對應的,一定是完全封閉的用于生產作業的大空間。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無法形成生產工藝全程包容的大空間。二是機械化水平不同。集約化育苗場除播種環節和溫室設施的水肥環節外,鮮有生產作業用的機械設備。種苗工廠則從基質處理、播種催芽、種苗輸送、移栽分級、補苗等環節均實現機械化。三是生產工藝連貫性和效率不同。集約化育苗場因空間不夠集中,生產作業與種苗培育的空間往往存在分隔,無法實現生產工藝在空間內的連貫流水作業。種苗工廠將從種子到種苗的生產全程都集中在一個大的空間里,實現了生產工藝的全程連貫作業,從而實現了更高的效率。四是管理方式不同。集約化育苗場采用的是傳統設施農業生產的管理方式,流程控制比較粗放。種苗工廠則采用工業化的精細管理方式,人與設備的效率、作業時間、生產資料調集與使用、訂單與出貨對接等均在精細計劃之下執行。五是智能化和數字化的水平不同。集約化育苗場因機械設備少,且生產執行連貫性差,人工環節多,溫室設施裝備水平一般也較低,難以實現局部環節的智能化。種苗工廠以工業化理念組織流水線生產,機械化環節占比高,智能化具有一定的基礎條件,可以實現輸送轉運、分級移栽、售前包裝、種苗培育的水肥與部分環控的智能化。在數字化方面,理論上講,集約化育苗場和種苗工廠都可以實現數字化管理,但種苗工廠的數字化管理實施更易,程度更深,人工干預數據采集更少。

                                          集約化育苗場和種苗工廠的成本、產出、回報差異

                                          從上述差異可以看出,集約化育苗場和種苗工廠,無論是機械化、智能化、數字化水平,還是設施裝備水平與生產工藝的流程化水平,都存在重大差異。這些差異造成的終結果,體現在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土地與空間利用率上,而終呈現為單株種苗成本差異、品質差異、單位面積產能差異。據北京華農公司對已投入運營兩年以上的四個種苗工廠與傳統的集約化育苗場所做的跟蹤研究,以105穴規格為例,按凈栽培面積計,集約化育苗場單位面積年產種苗量大可達2778株/m2。種苗工廠大可達4861株/m2,后者比前者高75%。以均價0.25元/株計(按保守均價估算),則每平方米單位面積產出的高收益分別為695元和1215元。在凈栽培面積的基礎上再考慮影響直接產能的其他差異因素。種苗工廠空間利用率比以日光溫室為主的集約化育苗場高15%,采用工業生產理念組織序批式流水線生產又將產能提高20%,則收益將進一步提高35%,即種苗工廠單位面積可達1640元??梢哉f,這個數字與設施農業各類植物產品的種植收益相比,是有優勢的。這還沒有估算種苗工廠因技術水平高、品牌資源強、團隊能力強、品種資源合作能力強,而帶來的技術服務、生產資料順帶銷售、優質農產品精選銷售的收益,以及在管理水平允許的情況下,在種苗生產間歇期短期栽植其他盆栽可移動產品的收益。也沒有考慮種苗工廠產品優質而帶來的銷售價格差異。因此,筆者曾在以前的文章中說過,在大型玻璃溫室的用途上,種苗是。

                                          成本方面也有較大差異,特別是在勞動力成本、生產資料成本、能源成本越來越高的當前和未來,種苗工廠的綜合成本明顯更低。成本與設施裝備折舊、管理水平、設施水平、商品率有著直接關系,不易簡單測算。但據定性分析,雖然集約化育苗場設施折舊低,能源成本低,但生產資料和人工成本高,商品率低,因此,種苗工廠單株攤銷的綜合成本普遍低于集約化育苗場。

                                          兩種模式的應用發展趨勢

                                          在我國這樣有3億多畝播種面積的蔬菜大國,商品種苗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這在上一篇中已經講過。集約化育苗場和種苗工廠在我國種苗供給的戰線上都有重要的存在和發展價值。二者之間就如同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與連棟溫室甚至玻璃溫室在我國設施蔬菜產業中的地位和關系。

                                          集約化育苗場投資相對較低,管理水平要求也較低,適合年產能3000萬株以下的中小規模育苗企業,也適合種苗專業農戶。種苗工廠投資大,管理必須精細,對管理運營團隊要求高,適合投資能力強的大型企業。從投資回收期看,以全口徑投資計,種苗工廠回收期比集約化育苗場要短20~25%。同時,因種苗工廠具有更強的團隊能力,在育苗間歇期有更強的調整其他品類的生產能力,在技術推廣和生產資料銷售,甚至成套裝備的銷售方面有著較大的拓展空間,考慮到這些回報,與集約化育苗場相比的回收期將進一步縮短。

                                          我國是大中小型企業以及專業農戶并存的產業經營結構,因此,對我國的種苗產業而言,不能僅有一種模式,而是兩種模式并存,在每個集中的蔬菜產區,形成一批集約化育苗場和幾個種苗工廠,共同構建起一個區域種苗供應陣形。

                                          據理論測算,按蔬菜商品種苗供應量達到需求量的60%計,需增加種苗產能4000億株,需建設500個2億株產能的大型種苗工廠,1萬個產能3000萬株的中型集約化種苗場。如要達到100%的供需平衡,則還要增加。

                                          可以設想,在產業需求的拉動下,集約化育苗場和種苗工廠都將快速發展,規模必將快速增長。越來越多的菜農也必將用上優質種苗。

                                          作者:張躍峰

                                          上一篇下一篇

                                          Copyright ? 安達市佳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黑ICP備19000580號-1

                                          首頁 一鍵撥號 微信 地圖導航
                                          長按掃描二維碼
                                          小寡妇好紧进去了好大看视频